关于“姹紫嫣红斗芳菲”的诗句,综合相关信息如下:
原句出处 该句出自唐代韩愈的《晚春》: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中通过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竞相绽放的景象,寄寓了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哲理。
全诗内容
《晚春》全诗为: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中“杨花榆荚”以雪花喻指飘落,进一步以无才思的意象反衬其他花朵的争艳。
相关赏析
- 拟人手法: 通过“草树知春”“争芳菲”等表述,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画面更具动态感和生命力。 - 哲理内涵
同类诗句对比
- 韩维《送孔先生还山》:
> 东风吹百花,红紫满巖谷。 以“东风”和“巖谷”拓展空间维度,展现春色广袤无垠的意境。 - 郭应祥《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
> 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鬥芳。 用“点检春光”赋予动态感,呼应韩愈的“斗芳菲”。
综上,“姹紫嫣红斗芳菲”是韩愈《晚春》中的经典名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哲理,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春季的代表性篇章。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