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答辩记录的撰写,需注意以下要点,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记录内容结构
基本信息 包括答辩时间、地点、学生姓名、专业、论文题目及导师姓名等,为后续整理提供基础框架。
提问与回答记录
- 提问部分: 完整记录评委的提问内容,注意提问的背景和核心关注点(如研究方法、数据支撑等)。 - 回答部分
评价与建议 记录评委对论文的总体评价、研究贡献及改进建议,反映答辩委员会的专业判断。
二、记录格式规范
封面设计
包含论文题目、答辩人信息、指导教师、时间地点及评委姓名,需美观规范。
目录结构
按答辩流程分段(如自我介绍、论文展示、提问回答等),列出各部分标题及页码。
内容组织
- 自我介绍: 记录学生背景、研究动机及论文核心内容。 - 论文展示
- 问答环节:分点记录问题与回答,标注关键争议点。
- 结论部分:总结答辩结果及后续研究方向。
三、记录技巧与注意事项
速记规范
使用符号(如“&”表示“和”)和缩写(如“govt”表示“政府”)提高效率,确保信息准确性。
时间管理
答辩通常限时(如45分钟),需合理分配记录时间,避免遗漏关键内容。
客观性与专业性
采用中性语言记录,避免加入个人评价,确保内容可验证性。
四、示例结构参考
| 序号 | 环节 | 具体内容示例 |
|------|------------|-----------------------------------------------------------------------------|
| 一、基本信息 | 答辩人信息 | 姓名、学号、专业、论文题目、导师姓名、时间地点 |
| 二、论文展示 | 核心内容 | 研究背景、方法、主要结论、创新点 |
| 三、提问回答 | 问题与回答 | 评委提问及学生针对性回应,标注争议焦点 |
| 四、总结建议 | 评委评价 | 对论文的优缺点分析及改进建议 |
通过规范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总结答辩经验,还为后续学术评估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