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奇景观和长江的磅礴气势,展现了诗人自由奔放的胸怀。以下是全诗及详细解释: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劈开,形成雄伟的山门景观。 - “中断”指江水冲击使山体崩裂,展现自然力量。2.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奔腾至此回旋,形成漩涡。 - “回”指江水因两岸夹击而转向北流。3.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东梁山与西梁山隔江对峙,山势险峻。 - “相对出”描绘两山如门户般展开的动态画面。4.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舟从太阳升起的东方驶来,营造开阔意境。 - “日边”强化了时间与空间的辽阔感。 二、译文与意境
译文:
长江如巨斧劈开天门山,碧水奔腾至此回旋。两岸青山相对耸立,孤帆从日边驶来。 意境:
空间与时间的交融:通过“天门”“楚江”“日边”等意象,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宏大场景。- 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江水的奔涌与山石的静止形成鲜明反差,突出自然力量与人文视角的碰撞。- 情感表达:隐含诗人初出巴蜀的豪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其浪漫主义风格。
三、创作背景
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途经安徽当涂县境内的天门山,被其雄伟景观所震撼,遂作此诗。此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成为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
四、艺术特色
白描手法:全诗摒弃雕饰,以质朴语言呈现宏大场景,体现李白“诗如行云流水”的风格。- 动静结合:通过“青山相对”(静)与“孤帆日边”(动)的对比,增强画面张力。- 时空拓展:“日边”不仅指地理位置,更隐喻时间流逝与人生境遇的哲思。
五、文学地位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言绝句的代表作,与《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并称“李白的三大奇作”。其开创性的山水描写,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创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