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孟子《尽心章句上》中的名句,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与核心思想
“穷则独善其身” 指在困境、不得志时,应专注于个人品德修养与内在成长,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避免因外界压力而迷失自我。 例如:古代文人常以此自勉,在仕途不顺时修身养性,等待时机。
“达则兼济天下”
表示在顺境、得志时,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行动造福天下,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即源于此思想。
二、深层内涵与价值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该句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责任的根基,而社会责任又反哺个人成长。 例如: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困境中坚守道德底线,成就一番事业后更致力于社会公益。
处世哲学的平衡智慧
- “独善其身”的辩证意义: 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蓄力量、提升自我,为未来担当更大责任做准备; - “兼济天下”的实践价值
三、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精髓: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准则,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延伸:既鼓励个人奋斗,又倡导社会责任感,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
总结: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儒家“内修外修”的统一,既强调个人品德的自我完善,又主张积极入世的社会担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