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指狡猾的兔子准备了三个藏身的洞穴,以逃避猎人的追捕。
引申含义:比喻人做事多准备、多留后路,或指策略周密、风险规避能力强。
二、典故出处
该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原文是孟尝君被齐王免职后,门客冯谖为其谋划的策略:“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意为“狡兔需三个洞穴才免于被捕,现在仅有一个,还不能安心,需再凿两个”)。
三、相关背景
历史人物: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名相,以礼贤下士著称,拥有三千食客。
冯谖的作用:他通过焚毁债契赢得民心、游说魏国、阻止孟尝君被聘等行动,帮助孟尝君巩固地位,体现了“狡兔三窟”的战略思维。
四、现代应用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
策略规划:
如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提前布局多个业务领域;
个人发展:
建议多积累技能、拓展人脉资源以降低风险;
警示意义:
提醒人们居安思危,避免因单一依赖而陷入困境。
注意:虽然《史记·滑稽列传》也提到“狡兔三窟”,但属于独立故事,与《战国策》中的典故无直接关联。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