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地理位置
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的中端,是故宫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地处天安门与太和门之间。
名称由来
因居中向阳,位于子午线交点(正南方向),故称“午门”。古代以“子”指北,“午”指南,与天文观测中的子午概念相关。
建筑特色
- 采用重檐黄瓦庑殿顶,面阔九间,东西城台各有十三间雁翅楼(廊庑)。
- 门楼两侧排列整齐的汉白玉栏杆,形成“五凤楼”格局,俗称“五凤楼”。
功能用途
- 是皇帝颁布诏书、举行“颁朔典礼”和“献俘礼”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 日常作为皇宫的正门,兼具礼仪与威严功能。
历史地位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多次修缮,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更替的见证者,承载丰富的历史故事。
综上,午门不仅是紫禁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皇家礼仪与建筑文化的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