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图与视角选择
观察与定位 - 确定画布大小(如A3),用铅笔标出视平线与消失点,选择能体现空间深度的视角(如三角形构图,将老房子置于顶端,周围环境分布到底边两侧)。
- 观察光线方向,注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则,避免画面出现透视错误。
框架与比例
- 用几何形体概括建筑轮廓,通过透视网格确定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关系,将视觉中心置于黄金分割点。
- 可利用取景框辅助确定最佳观察角度,捕捉自然景观的细微变化。
二、线稿绘制
基础几何形状
- 从房顶最高点开始,画出左右墙体、屋顶青瓦和门窗等几何结构,强调转折处的硬朗线条。
- 用轻虚线勾画前景植物与远景天空的比例框架,保持画面平衡。
细节处理
- 通过交叉线、断续曲线表现植物轮廓的灵动性,近景杂物(如灌木丛)用锯齿状笔触叠加。
- 注意建筑肌理的刻画,如裸露墙砖的质感、门窗的几何形态。
三、明暗与色彩
光源与阴影
- 确定光源方向(如下午的西斜光),用交叉排线增强体积感,地面投影采用渐变疏密处理。
- 通过明暗对比强化立体感,例如受光面用暖色调(如土黄),背光面用冷色调(如蓝色)。
色彩搭配
- 以黑白为主,辅以土黄、红色、褐色等暖色调表现建筑材质(如木头、砖瓦)。
- 远景植物可用蓝灰色(如BG3)拉远空间感,近景植物则用更鲜艳的色彩点缀。
四、细节完善与调整
局部刻画
- 重点刻画门窗细节(如窗棂、门把手)、屋顶瓦片排列,以及墙面裂缝、青苔等老化痕迹。
- 添加点景元素(如风铃、飞鸟)提升画面生动性。
整体审视
- 退后三步观察画面,调整阴影强度,弱化远景模糊部分,强化视觉焦点。
- 可用白墨水提亮高光区域,增强画面层次感。
五、工具与技巧
铅笔稿: 先用铅笔打底稿,再勾线稿,保持线条流畅。 上色工具
速写习惯:速写需快速捕捉动态,建议先用铅笔打底,再快速上色。
通过以上步骤,结合对光影、材质的观察与实践,可逐步提升风景速写的表现力。建议从简单场景开始练习,逐步尝试复杂构图和光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