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这一成语出自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该成语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疑神疑鬼的状态,源自东晋与前秦之间公元383年的战役。
补充信息:
战役背景:
前秦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以谢石、谢玄八万兵马抵抗。前秦因轻敌和指挥失误,先败于寿春,后因苻坚在八公山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误将草木认作敌兵,导致全线溃败。
成语含义:
原指苻坚在败退时的惊恐心理,后泛指因疑虑过度而产生的错觉。
历史意义:
淝水之战是东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为江南经济恢复奠定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