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ēng hóng jiǔ lǜ,指灯光与酒色交相辉映的景象,常被用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与热闹。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直接描述灯光(红绿相映)与酒色(酒面浮渣的绿色)的视觉效果。 - 引申义:比喻奢侈糜烂的生活状态,或隐喻社会风气的浮躁。
使用场景区分 - 中性描述:
可指都市夜生活的客观繁荣,如“上海的灯红酒绿”。 -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判寻欢作乐、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如“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
二、历史演变
古代含义:最初指美酒(如“绿蚁酒”)与酒糟共存的景象,无贬义。- 现代演变:逐渐演变为特指娱乐场所的奢靡氛围,情感色彩转为贬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花天酒地、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反义词: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箪食瓢饮。
四、使用示例
褒义语境:
“这座城市的夜生活丰富多样,展现了独特的灯红酒绿文化。”
贬义语境:
“他沉迷于灯红酒绿,荒废了学业与家庭。”
五、文化背景
该成语出自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文是人物玉生对“灯红酒绿”生活的质疑,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奢靡风气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