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具体指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思维的能力,涵盖多个层面和维度,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
语言理解能力 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的理解,以及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语义的能力。例如,理解隐含意义、识别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等。
语言表达能力
涵盖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准确性和得体性,以及书面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优秀的表达者能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如正式、口语化)。
二、语言能力的表现维度
基础技能
- 听力: 理解口语、听力材料中的信息。 - 口语
- 阅读:快速获取书面信息并理解内容。
- 写作:组织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 翻译:在不同语言间进行准确转换。
高级能力 - 思维能力:
通过语言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创造性表达。
- 交际能力: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人际沟通。
- 文化意识:通过语言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习惯。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语言知识:指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是语言能力的基础。
语言技能:指具体语言操作能力,如阅读速度、写作技巧等,属于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
语商(LQ):反映个体语言学习、运用和理解能力的商数,与生俱来但可通过训练提升。
四、课程标准中的定义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将语言能力定义为:
"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强调语言能力需在真实语境中发挥作用,并与语言意识、语感共同构成语言素养。
综上,语言能力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结合,既包含基础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涉及高级的思维与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