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来历、风俗、古诗、俗语及名言可归纳如下:
一、端午节来历
纪念屈原
最广为流传的传说,屈原因忧国投汨罗江,百姓划龙舟、投粽子、饮雄黄酒以纪念其忠诚与爱国精神。
纪念伍子胥
江浙一带流传,伍子胥助吴伐楚后自刎,民间以投江、挂艾草等方式纪念其忠义。
纪念曹娥
东汉孝女曹娥为寻找溺江父亲,投江后抱出父尸,后人建庙纪念其孝节。
其他说法
包括恶月恶日驱邪、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纪念屈原的习俗流传最广。
二、端午节风俗
龙舟竞渡
模仿古人划船打捞屈原,现多作为竞技活动。
吃粽子
用楝树叶包糯米,象征驱邪保平安,各地粽子口味多样。
挂艾草与菖蒲
祭祀时悬挂以驱邪避疫,民间认为可驱散五毒。
饮雄黄酒
源自驱蛇虫的习俗,部分地区保留饮用传统。
三、古诗与名言
苏轼《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描绘端午沐浴的清新场景。
张耒《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表达对屈原冤屈的哀悼。
卢肇《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赞颂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
李隆基《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反映端午时节的时令特征。
四、俗语与名言
“端午安康”
现代常用祝福语,替代传统“快乐”,体现对健康与平安的祈愿。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来自宋代陆游诗句,表达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资料,涵盖端午节的多元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