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句,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 柔情似水: 形容情感如流水般温柔缠绵,与“银汉迢迢”(银河的遥远)形成时空对比。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以“忍顾”表达对分离的痛苦,鹊桥象征短暂团聚,归路则暗示必须分离。
- 两情若是久长时:强调情感的坚贞不屈, “又岂在朝朝暮暮”则突破世俗对时刻相伴的执念。
二、创作背景
该词为秦观为七夕节创作的词作,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抒发对人间真情的赞美。七夕本为“乞巧”之节,但秦观通过此词超越时空限制,赋予爱情以永恒价值。
三、艺术特色
时空对比:
通过“银汉迢迢”(永恒宇宙)与“朝朝暮暮”(短暂人生)的对比,强化情感的永恒性。
情感表达:
以“忍顾”一词展现离别的痛苦,以“胜却人间无数”彰显真情的无价。
哲理性:
打破传统七夕哀怨基调,提出“情长不在朝暮”的新视角。
四、历史影响
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辛未七夕》等作品并称“中国古代七夕文学经典”。
开创了以个人情感体验升华节日主题的词风,对宋代婉约词影响深远。
五、相关评价
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称此词“破格之谈”,其“两情若是久长时”成为爱情诗中的名喻,至今仍被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