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刀切”这一四字俗语,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一刀切”指用单一、统一的标准或方法处理问题,不考虑具体差异,常用于形容方法简单化、刻板化的现象。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一视同仁(强调平等对待)、快刀斩乱麻(侧重果断解决复杂问题)。
反义词:实事求是(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因材施教(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三、出处与用法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后因刘心武《钟鼓楼》等现代文学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常用成语。
语法功能
多作宾语或定语,例如:“政策制定需避免一刀切”。
四、歇后语
“张飞卖肉——一刀切”,比喻用统一标准处理不同事物,常用于批评方法简单粗暴。
五、现实应用示例
负面案例: 某地推行“一刀切”的扶贫政策,未考虑地区差异,导致资源浪费。 正面倡导
综上,“一刀切”是汉语中常用的贬义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需结合具体实际,灵活应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