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意见的撰写需要根据评审类型和领域有所不同,但一般可遵循以下结构:
一、开头部分
基本信息 包括评审时间、地点、与会单位、参会人员、会议主题等。
项目/成果概述
简要介绍评审对象的核心内容或研究目标。
二、主体部分
优点与亮点
- 突出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或学术价值。
- 举例说明技术突破、市场潜力或社会效益。
不足与建议
- 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数据不足、逻辑漏洞或改进空间。
- 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如补充材料、优化设计或完善分析方法。
三、结论部分
综合评价
根据优点与不足,给出整体评价结论(如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
后续建议
对申报单位或研究团队提出后续工作方向或合作建议。
四、格式要求
客观公正: 避免主观偏见,用“优点+不足”结构呈现。 条理清晰
语言规范:专业术语准确,表述简洁明了。
示例(项目评审意见)
> 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精调施工技术》通过评审。该技术资料齐全,工艺路线成熟可靠,且在实际工程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补充工程量计算细节,以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
注意事项
评标类评审:侧重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社会效益,需结合行业标准判断。
学术类评审:注重创新性、研究深度及学术规范,需引用权威文献佐证。
写作规范:若为正式文件,需包含评审组成员签名及评审单位盖章。
通过以上结构化撰写,可确保评审意见全面、客观且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