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的撰写,可参考以下步骤和要点:
一、材料准备
活动信息基础材料 包括活动名称、内容、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参与人员等。
过程与成果材料
如实践报告、活动照片、证书、调研数据等。
二、撰写结构
思想品德类(最多10条)
党团活动(如红色教育、社区服务);
志愿服务(如交通疏导、环保活动);
公益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心理辅导)。
劳动与实践类(最多10条)
考察探究(如社会调研、实验项目);
职业体验(如企业实习、工艺制作);
社会劳动(如农田劳作、社区建设)。
三、注意事项
真实性原则
所有内容需基于实际参与经历,避免虚构。若存在未完成的任务,可说明原因。
条理性要求
按照活动类型和评价维度分类填写,确保内容条理清晰。
时效性规范
需在指定学期内完成申报,时间节点需与学校要求一致。
四、示例框架
社会体验类活动示例
活动名称: 社区环保宣传周 实践内容
过程与成果:覆盖200户居民,提升社区环保意识
自我评价:通过活动增强责任感,提升沟通能力
志愿服务类活动示例
活动名称:路口文明交通劝导
实践内容:在主要路口进行交通疏导、宣传文明出行知识
过程与成果:减少路口拥堵10%,获社区表彰
自我评价:锻炼了应急处理能力,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意义
五、其他建议
图文结合:在报告中插入活动照片、数据图表等,增强说服力;
反思与展望: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未来参与类似活动的计划。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地完成社会实践评价材料的撰写,突出实践意义和个人成长,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