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知其所畏敬而辟焉意思?

59

“知其所畏敬而辟焉”是《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的重要论述,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含义

“畏敬”的内涵

“畏”指对权威、道德准则或自然规律的敬畏;“敬”则体现对重要事物、传统或责任的尊重。合起来指通过内心的敬畏感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辟”的作用

“辟”在此处为动词,意为“避开”“远离”。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心怀敬畏时,会主动避开其负面因素,同时亲近其积极属性。

二、在《大学》中的意义

个人修养的基础

修身是齐家的根本,而“知其所畏敬而辟焉”是修身的核心方法。通过明确什么是值得敬畏的(如仁德、礼制),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避免走向极端。

家庭关系的协调

在家庭中,这种态度表现为对长辈的尊重、对规则的遵守、对责任的担当。例如,子女因敬畏长辈而顺从教诲,夫妻因敬畏婚姻责任而相互扶持。

社会价值的体现

个人若能以敬畏之心处世,不仅自身品德提升,还能影响周围人。正如《大学》所言,“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只有先自我完善,才能正确评价他人。

三、相关谚语的呼应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与“知其所畏敬而辟焉”相呼应。前者强调父母因过度溺爱而忽视子女缺点,后者则指出,只有当子女学会敬畏并避开自身恶习时,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用之才。

综上,这一论述通过“畏敬”与“辟”的结合,揭示了个人品德与社会关系的辩证关系,是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理念的微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