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的人寸步难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寸步难行”指连一步都难以行进,常用来形容行走困难。而“言而无信”指说话不算数,缺乏信用。将两者结合,比喻一个人如果说话不守承诺,就如同没有车轮的大车或小车无法行驶,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引申含义
该成语还比喻一个人若失去信用,将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无法开展任何活动或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出处与背景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论语·季氏》,原文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通过车輗(大车车辕与横木的连接部件)和軏(类似车辕的部件)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信用的重要性。 三、相关成语对比 近义词
言而无信:直接指说话不算数,缺乏信用。 - 一诺千金:形容承诺极为珍贵。- 反义词:
言而有信:指说话算数,守信用。
四、使用示例
正面案例:张总因言出必行,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项目进展顺利。- 反面案例:小李多次拖欠债务,最终导致事业失败,成为“言而无信”的典型。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被视为人格的基石,与“仁”“义”并称“儒家五常”。孔子、孟子等先贤均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因此,“言而无信的人寸步难行”不仅是道德评价的标准,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