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怅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因失望、沮丧而产生的心境状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情感 该词由“怅然”和“失落”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怅然”指失意、不痛快的样子,常与“若失”连用(如“怅然若失”);“失落”则强调失去方向或希望的怅惘感。
比喻意义
常被比喻为“像丢了什么东西”,强调对事物失去掌控或未达预期的心理落差。
二、用法与出处
用法特点
- 作谓语或定语,多用于描述个人情绪状态,如“他怅然若失地走出房间”。
- 常与“若失”“惘然”等词搭配使用,形成固定表达。
经典出处
- 文学作品中常见,如冰心《寄小读者》八中写道:“读此使我恍然如有所得,又怅然如有所失”。
-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殷怅然自失”,形容极度失意的状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惘然若失、怅惘若失、失意若失。 反义词
四、使用场景示例
情感描述:
“项目失败后,他整天怅然若失,仿佛失去了整个方向。”
心理状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一时怅然若失,难以平复情绪。”
文学化表达:
“月光下的独酌,让他感到怅然若失,唯有文字能慰藉心灵。”
五、相关成语扩展
怅然若失:直接对应“失落怅然”,强调失意时的迷茫感。
惘然若失:侧重因困惑而产生的失措感,如《后汉书》中黄宪“惘然若有失”的记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失落怅然”是一个兼具文学性和情感表达力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