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八声甘州典故?

59

八声甘州作为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其典故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词牌起源

唐代边塞曲

八声甘州原为唐代教坊大曲,起源于西北边塞,以甘州(今甘肃张掖)为名,因曲调包含八个韵脚而得名。该曲融合了西域音乐元素,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常用于表现戍边战士的豪情与离愁。

名称由来

甘州是古代河西走廊张掖郡的别称,因境内有甘峻山而得名。唐代时,张掖属武威郡,后因设府改为甘州,曲名遂沿用。

二、历史关联

唐玄宗的影响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教坊乐舞兴盛,《甘州》作为教坊大曲之一,体现了唐代宫廷音乐的繁荣。但玄宗沉迷歌舞,间接导致安史之乱,象征盛极而衰。

宋代文人创新

宋代文人如柳永、张炎等在《甘州》基础上发展出长篇慢词,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成为婉约词经典,开创了以个人情感为主线的创作范式。

三、代表作品与影响

柳永的《八声甘州》

该词通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等句展现边塞萧瑟,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羁旅愁思,成为婉约词中抒发离愁的典范。

其他文人续作

- 张炎因柳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改名《萧萧雨》;

- 白朴以《宴瑶池》称誉。

四、文化意义

八声甘州不仅是音乐术语(指曲调分八段),更承载了唐代边塞文化与宋代婉约美学交融的历史内涵。它见证了从雄浑大曲到细腻婉约的词风演变,成为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标志性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