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的学术思想,其核心主张是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思想与提出者
核心概念 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主张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反对空疏的理学家学说。
主要提出者
该思想由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系统化提出,他们针对明代末期学风空疏的现状,倡导“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
二、历史背景与影响
历史渊源
经世致用思想可追溯至先秦孔子,但系统化理论形成于明清之际。明末王阳明心学后学导致学风浮躁,顾炎武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实学主张。
主要贡献
- 政治批判: 黄宗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庶民干政”等主张; - 学术方法
- 实践导向:王夫之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每个人参与社会事务。
历史影响 该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向实用化转型,为近代维新变法提供思想资源。
三、相关人物与流派
代表人物:
除上述核心人物外,李颙、颜元、王源、魏禧、朱之瑜、唐甄、方以智、陆世仪、傅山、顾祖禹等亦为重要参与者。
学术流派:与空疏学相对,经世致用思想属于“实学”范畴,与湖湘文化、乾嘉学派有重要关联。
综上,经世致用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共同倡导的学术思潮,其核心在于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