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孟州(今属河南)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下是关于他的综合介绍:
一、文学地位与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明代茅坤、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列为“唐宋八大家”首位。
文学革新
提出“文以载道”“务去陈言”等主张,主张文章应承载思想,反对骈文的僵化形式,开创了古文运动。
代表作品
包括《师说》(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原道》(批判佛老思想)等经典篇目,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
二、政治生涯与人格魅力
仕途坎坷
曾任国子监祭酒、监察御史等职,但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如因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
刚毅品格
以“大丈夫”精神著称,曾单刀赴会任潮州刺史,展现果敢与担当。
教育贡献
提携李翱、张籍等后学,形成“韩门弟子”群体,主张“师道尊严”,对唐代教育影响显著。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文学史地位: 被明代赵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其散文风格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开启宋代散文新范式。 文化象征
韩愈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唐代及后世文学家的楷模,其思想与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