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边关月下思念的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唐代诗人作品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以雄浑笔触描绘边塞月夜,抒发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通过“月是故乡明”的反差,表达战乱中与亲人失联的悲痛。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中秋明月为纽带,寄托对远方亲情的无限眷恋。
二、其他相关作品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虽未直接写月,但边塞戍守的孤寂与思乡情绪可引申关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通过边塞雪景烘托征人思乡心境。
三、补充说明
中秋本为团圆节,但边塞将士因征战无法与家人团聚,故多以明月寄托思念。上述诗作中,《关山月》和《月夜忆舍弟》被《中秋月》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足见其艺术感染力。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成为中秋思乡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