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对茶的雅称丰富多样,既有具象特征的美称,也有拟人化、意境化的称谓。以下是常见的雅称分类及出处:
一、核心雅称
茗 最常见的雅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首次使用,后与“茶”基本通用。唐代诗人皎然、宋代苏轼等皆有相关诗句,如“从来佳茗似佳人”“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
荼
《诗经》中最早出现,本义为苦茶,后因与“茶”谐音,逐渐演变为雅称。陆羽《茶经》中曾用“茗”替代“茶”,宋代仍见使用。
二、特征化雅称
仙芽
指鲜嫩茶芽,如清代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雀舌
因茶芽形似鸟雀舌头得名,清代乾隆《观采茶作歌》中首次出现:“倾筐雀舌还鹰爪。”。
云华/碧霞
分别指云雾中生长的茶和茶汤的碧绿色,李白、元稹等诗人用以赞颂高洁品质的茶。
清友
茶与茶人如挚友般清新,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称叶嘉为“清友”,姚合《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以茶喻友。
三、拟人化雅称
不夜侯
因茶提神醒脑得名,西晋张华《博物志》最早记载:“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
消毒臣
唐代李德裕以茶驱酒毒闻名,后称茶为“消毒臣”。
涤烦子
唐代施肩吾《茶歌》中称茶为“涤烦子”,明代潘允哲续作:“泠然一啜烦襟涤。”。
四、其他雅称
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以橄榄、茶互称“余甘子”,胡峤《饮茶诗》亦用之。 玉爪
这些雅称通过形态、意境或功能特点,展现了茶在文化中的多重价值。例如“茗”“茶”侧重其本质,“仙芽”“雀舌”强调品质,“不夜侯”突出功效,共同构成古诗词中茶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