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的制作需要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主要分为浸制法和剥制法两大类,具体步骤如下:
一、浸制法(适用于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等)
固定处理 - 活体动物需在75%-85%乙醇水溶液或5%-15%福尔马林中固定,大型动物需剖开体腔辅助保存液渗透。
- 无活体时,直接将动物浸入保存液中,确保完全覆盖。
标本预处理
- 大型动物需在固定前剖开体表,使保存液渗透内部组织。
- 附肢、羽毛等附属物可单独处理后附着在假体上。
浸制与保存
- 将标本浸入保存液,保持密封防止蒸发。
- 定期更换药液以维持浓度。
二、剥制法(适用于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
解剖与清理
-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动物,去除内脏、骨骼和皮肤衍生物(如毛发、羽毛)。
- 清理血液和残留组织,避免痉挛或腐败。
皮肤处理
- 将皮肤展开、拉伸至自然形态,用昆虫针或线固定。
- 可附加羽毛、角质等增强质感。
整形与装订
- 用石膏、透明胶或金属框架固定皮张,塑造原生态姿势。
- 缝制或粘接附属器官(如眼睛、嘴巴),完成标本制作。
三、其他注意事项
伦理与法规
- 需遵守当地动物保护法规,合法获取标本。
- 涉及濒危物种需特别审批。
技术要求
- 需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知识,确保标本完整性。
- 熟练使用专业工具(如解剖刀、酒精灯、福尔马林等)。
保存与展示
- 浸制标本需防潮防漏,长期保存可能导致颜色褪变。
- 剥制标本可长期保存形态,但需避免机械损伤。
四、特殊技术补充
冻干技术: 用于宠物标本制作,通过低温干燥保留组织形态,但周期长(需1年以上)。 数字化保存
建议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方法,并在专业指导下操作,以确保科学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