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和白肉的划分主要基于以下标准:
一、定义与分类
红肉
指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包括牛、羊、猪、鹿、兔等肉类。其颜色主要来源于肌红蛋白,这种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至肌肉组织。需注意,红肉并非仅指煮熟后呈红色的肉,如猪肉煮熟后呈白色,但仍属于红肉范畴。
白肉
主要指禽类(如鸡、鸭、鹅)和海鲜水产(如鱼、虾、贝类)的肌肉组织。部分鱼类(如三文鱼)因含虾青素可能呈红色,但整体仍归类为白肉。
二、核心差异
| 指标 | 红肉(以牛肉为例) | 白肉(以鸡胸肉为例) |
|--------------------|-------------------|----------------------|
| 肌红蛋白含量 | 高 | 低 |
| 脂肪含量| 较高(如猪肉30.3g/100g) | 较低(如鸡胸肉10g/100g) |
| 饱和脂肪酸| 较高 | 较低 |
| 不饱和脂肪酸| 较低 | 较高(如深海鱼富含EPA、DHA) |
| 矿物质 | 铁、锌、维生素B族等丰富 | 钙、磷、维生素B6等丰富 |
| 蛋白质 | 20.2g/100g| 24.6g/100g |
三、健康建议
选择建议
- 优先选择白肉(尤其是深海鱼类)作为蛋白质来源,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红肉建议选择瘦肉部位(如牛里脊、羊腿肉),并控制摄入量。
摄入原则
- 每周红肉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0克,加工红肉(如香肠、培根)需谨慎食用。
- 可适量搭配植物肉(如豆腐、豆干)作为植物性蛋白质来源。
烹饪建议
- 采用蒸、煮、烤等低脂烹饪方式,避免油炸。
通过合理搭配红肉与白肉,并注意烹饪方式,可兼顾营养均衡与健康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