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通过梦境描绘抗金战场,展现虚幻与现实的冲突。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以梦境追忆亡妻,体现生死离别的虚幻感。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通过梦境追寻理想,隐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二、唐代
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以庄周梦蝶、望帝啼鹃的典故,探讨物是人非的虚幻感。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描写梦中忘我的欢乐与醒后的孤寂,凸显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三、其他经典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以自然循环隐喻人生如梦,但未直接描写梦境。
蒲庵禅师《过海罗汉应供图》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宗思想中典型的虚幻观,强调万物的相对性。
四、现代补充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也有类似表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虽未直接写梦,但以“轻轻”反复强调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以上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描写,也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