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的古文,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司马迁《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报任安书》)
此文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在困境中奋发有为的事例,强调逆境对人格塑造的磨砺作用。
二、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诗)
于谦以石灰岩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仍保持清白的特性,比喻自身坚守高洁品格的坚定信念,展现逆境中的顽强意志。
三、其他相关古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虽然此句未直接描写艰苦环境,但体现了诗人突破困境、变革社会的勇气,隐含逆境中自我超越的精神。
张载名言
"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北宋张载以辩证视角看待困境,认为艰难困苦能锻炼意志,成就大器,被后世概括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四、文学赏析补充
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描绘人生道路的艰险,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激励后人以豁达心态面对挫折。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以竹子坚韧品格喻指人生态度,强调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以上古文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在困境中磨砺意志的主题,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现象的哲理性思考,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