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世间悲凉老人无家可归的古诗?

59

关于描绘老人无家可归的悲凉境遇,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无家别》是两首经典作品,深刻反映了战争导致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悲剧。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背景: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期,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茅屋被秋风所破,寄寓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关怀。

相关诗句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以破败茅屋反衬对天下苍生的同情)

二、《无家别》

背景:此诗同样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家园毁灭,亲人离散,深刻表达了对无家可归者的悲悯。

相关诗句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三、其他相关作品

孟郊《杏殇》:通过"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等句,表达对儿童夭折的悲痛,侧面反映战乱对家庭的摧毁。

贾岛《咏怀》:虽未直接描写无家可归,但"可能在世无成事,不觉离家作老人"隐含流离失所者的无奈与悲哀。

总结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无家别》以沉痛笔触描绘了战争导致的无家可归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之作。其他诗人如孟郊、贾岛等也通过各自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类似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