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íng yǔ,意思是监牢,也作“囹圉”。该词通常用来形容被关押在监狱中的人,也可以用来比喻陷入困境或束缚中。
该词最早出自《礼记·月令》,其中提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意为春天到来时要检查监狱,解除犯人的枷锁。在《韩非子·三守》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这里的“囹圄”同样指的是监狱。
在现实生活中,“囹圄”一词常常用于描述战争或政治斗争中革命者或其他政治犯被关押的情况,例如:“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者即使陷身囹圄,也坚持斗争”。此外,该词也可以用来比喻个人或团体在社会、政治或经济上受到的限制和束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