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式人墙是一种通过人群手拉手形成的动态交通疏导措施,主要用于维护大型活动或节假日的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其核心作用和特点如下:
一、核心功能
人流疏导与分流 通过士兵或志愿者的有序排列,形成可动态调整的人墙,有效分流人群,避免拥堵和踩踏事故。例如在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热门景点,人墙可快速引导游客通过斑马线,保障道路畅通。
动态交通管控
人墙与红绿灯配合使用,实现“开关闭合”的动态管理。红灯时阻挡行人通行,绿灯时开放通道,类似拉链的开关机制,提升通行效率。
二、应用场景
大型活动保障: 如上海外滩五一假期、元旦跨年夜等时段,7300名武警或志愿者组成的拉链式人墙保障游客安全。 景区日常管理
特殊时段应急处理:在突发人流密集情况(如节假日返程高峰)中,快速部署人墙疏导客流。
三、社会意义
提升国民素质展示 通过有序的组织形式,体现国家公民的文明素养和责任感,增强公众对公共安全的信心。
创新管理手段
从2014年上海首次试点以来,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多个城市,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新范式。
网红文化载体
部分场景因整齐划一的队列和动态效果成为“网红景观”,如上海外滩的“拉链式人墙”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背景。
四、注意事项
协同配合: 需与交通信号灯、警察等其他执法力量联动,形成综合管理机制。 形象维护
拉链式人墙通过科技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既保障了公共安全,又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