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诗人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长篇山水诗,全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庐山壮丽景色,并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情怀。全诗共分四段,具体如下:
一、行踪与抱负(前六句)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首句典故:李白以楚狂人接舆自比,接舆曾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嘲笑孔子,李白借此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归隐之心。
内容解析:诗人手持绿玉杖,告别黄鹤楼,展现其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名山仙境的向往。
二、庐山壮丽景色(中间八句)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先期汗漫九垓上。
```
山水描绘:以夸张手法描写庐山雄伟险峻的景色,如“银河倒挂”“香炉瀑布”“黄云九道”等,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意境营造:通过“登高壮观天地间”等句,体现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豪迈情怀。
三、隐居理想(中间两句)
```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对彩云,手把芙蓉朝玉京。
```
修仙思想:李白表达通过服食仙丹、修炼道法摆脱世俗的愿望,展现其道家思想。
神话意象:以“手把芙蓉朝玉京”描绘与仙人同游的奇幻场景,体现对超凡境界的追求。
四、结语与赠别(最后两句)
```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
归隐宣言:诗人愿提前飞升仙界,与友人卢敖共同遨游太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
补充说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因遇赦东归时途经庐山,触景生情而作。
艺术特色:全诗融合山水描写与个人情感,开创了唐代山水诗的新范式,被《全唐诗》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