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我国古代

59

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第十八项“白打”的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白打”指徒手搏斗,即赤手空拳的战斗方式,强调仅依靠自身力量、速度和技巧进行对抗。它也被称为“角拳”或“徒搏”,是十八般武艺的最后一式,象征武艺的终极境界。

二、历史渊源

文献记载

清初周亮工《闽小记》提到:“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说明“白打”在清代已有明确定义,指徒手搏击技巧。

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寒食内人尝白打,库中散与金钱”描述了寒食节时官府表演徒手搏击的习俗,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武艺表演形式的存在。

结构定位

在十八般武艺的序列中,“白打”作为第十八项,既是对前面兵器技艺的补充,也体现了对徒手技艺的重视。前十七项多为冷兵器名称,而“白打”则标志着对纯粹拳术的升华。

三、技术特点

“白打”包含多种技法,如拳术、腿法、摔跤等,强调身法灵活、力量控制与实战应用。明代赵孟頫的《赠张伯端》诗中提到:“手如柔荑,身似游龙”,形象地描绘了白打的高超境界。

四、现代意义

尽管冷兵器时代已过,但“白打”作为传统文化符号被保留下来,成为武术爱好者练习的基本功,也是传统节庆(如寒食节)中常见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