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若由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íng ruò yóu zhōng,意思是情感或表达完全出于内心,强调真诚、自然且发自肺腑。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情感真实性 指情感或态度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非伪装或受外界强制。例如:
> 她的微笑由衷可见,让人感受到她的真诚与善意。
表达的自然性
强调情感表达不做作、不造作,如:
> 他的道歉由衷,连语气都带着愧疚。
二、出处与用法
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六十二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此处“情非得已”指情感无法控制)。
近义词
包括衷心、诚心、真心、诚意等,如:
> 他的祝福饱含由衷的关怀。
反义词
与虚伪、做作相对,如:
> 言不由衷的道歉往往难以令人信服。
三、结构解析
“情”: 指情感、情绪; “若”
“由衷”:形容词,表示出自内心、发自肺腑。
四、使用示例
情感状态:
> 他对朋友的支持始终由衷,从未掺杂过任何利益。
表达场景:
> 她在演讲中坦率表达观点,情感流露由衷,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综上,“情若由衷”强调情感的真诚与自然流露,常用于形容人际交往中发自内心的善意、歉意、祝福等场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