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和英国联手的可能性及结果分析如下:
战略利益冲突
英国虽然勉强加入轴心国,但实际上是面和心不和,难以真正为轴心国做出太多贡献,且随时可能反水。
工业和军事实力对比
德国在工业和军事实力上非常强大,尤其是其工业生产能力,是美国的两倍多。
苏联虽然工业规模较小,但在战争后期得到了盟国的大量援助,包括物资、武器和粮食等,这使得苏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工业上的不足。
美国的角色
美国在二战中的工业和军事实力远超德国和苏联,其加入战争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即便英国加入轴心国,德国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美国的支持对德国来说是决定性的。
地理和政治因素
德国在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后,其势力与美国相当,相当于英国与苏联的总和。
苏联地理位置重要,北可威胁北欧,东可威胁远东,南可威胁中东,这使得苏联在战略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战争策略和实际情况
德国在战争初期曾计划先占领英国,然后再进攻苏联,但由于英国空军和地面设施的顽强抵抗,以及美国对德国后方的轰炸,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实施。
德国在战争后期已经处于劣势,美国参战和苏联的反攻使得德国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尽管德国在工业和军事上非常强大,但英国的不稳定性和美国的介入使得德国和英国联手打败苏联的可能性极低。实际上,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苏联的顽强抵抗、盟国的援助以及美国在战争后期的介入等。
因此,从战略、军事和工业实力等多方面考虑,二战期间德国和英国联手打败苏联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