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畏疾忌医短语类型

59

“畏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短语类型和用法如下:

一、短语类型

成语

该词本身为固定成语,具有完整的语义体系,不可拆分使用。

联合式成语

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畏疾”(害怕疾病)与“忌医”(畏惧医治),两者并列表达同一行为模式。

二、核心要素

字面含义:

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现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缺点或错误。

结构特点:采用“动宾+动宾”结构,如“讳疾(隐瞒疾病)忌医(畏惧医治)”。

三、用法示例

正面警示

“企业若讳疾忌医,技术问题长期积累将酿大祸。”

批评现象

“部分领导干部讳疾忌医,导致工作作风问题持续发酵。”

反面教训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讳疾忌医终致病情恶化,悔之晚矣。”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文过饰非(掩饰错误)、避讳(回避忌讳)、直言不讳(坦率表达)。

反义词:正视问题、刮骨疗毒、敢作敢当。

五、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出自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后经鲁迅等文学家进一步阐释,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批评性成语。

综上,“畏疾忌医”作为成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在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