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故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综合其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
一、童年与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 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3月28日,原籍下诺夫哥罗德,4岁丧父,寄居外祖父家。童年时期家庭贫困,仅读过两年小学便开始社会生活。
艰苦岁月
10岁开始当学徒,先后在裁缝店、鞋店等从事体力劳动,常因贫困和老板压迫而挨打。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如偷看《俄罗斯报》、在月光下阅读等。
二、文学启蒙与创作道路
初涉文坛
1884年,16岁的高尔基在喀山参加知识分子学习小组,开始阅读马克思著作,为文学创作奠定基础。1892年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作品与成就
1898年出版首部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迅速获得声誉。1902年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后获释并迁居莫斯科,逐步成为苏联文学奠基人。
三、中晚年与文学巅峰
社会活动与创作转型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1918年赴欧洲疗养期间创作《海燕》《母亲》等经典作品,标志着其现实主义文学达到巅峰。
晚年贡献
1929年受苏联政府委托,以“高尔基”名义视察劳改营,用证言揭露虚假宣传,捍卫文学真实性。1936年逝世前,仍坚持写作,留下大量传世作品。
四、核心精神与影响
坚韧品格: 在贫困与压迫中始终未放弃读书与理想,曾为抢救书籍险些丧命。 文学理念
国际地位:被誉“无产阶级艺术导师”,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影响全球文坛。
高尔基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象征着无产阶级觉醒与文学革新的历程,其作品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