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人不自助天不助出自哪里

59

关于“人不自助,天不助”这一表述的出处,综合不同文献和语境,可以总结如下:

一、核心出处

《孟子·离娄上》

原文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家,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家,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通过此段话强调,天命降大任前需经历磨难,而人需通过自我反省与努力克服困境,而非单纯依赖天意。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关羽在鸿门宴后曾言“人不自助,而天助之乎?自己不救己,而求人救之乎?”此语出自三国时期,强调个体应主动自救而非等待天命或他人援助。

二、相关辨析

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将“人不自助,天不助”归为《三国演义》或俗语,实为混淆。- 核心思想:两段经典均围绕“自助”与“天助”的辩证关系,但侧重点不同。孟子侧重天命与人事的互动,孙子则强调主动作为的重要性。

三、现代应用

该思想在个人成长、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具启示意义。例如,历史人物陈平、马斯克等通过不懈努力改变命运,正是“自助”精神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