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目录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结构,以下是具体指南:
一、目录结构
基本框架
目录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 引言(绪论/前言/序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结果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如有)
章节编号
- 常用阿拉伯数字(如1.1、2.2)或罗马数字(如I、II)
- 部分学校要求字母编号(如A、B、C)
二、标题格式
字体字号
- 一级标题:黑体二号或三号,居中显示
-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缩进1字符
-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缩进2字符
排版要求
- 标题与页码之间用制表符或点号分隔
- 页码右对齐
三、其他注意事项
样式设置
- 使用Word内置标题样式(如“标题1”“标题2”)或自定义样式
- 保持标题级别与页码对应关系
更新与校对
- 写作过程中需定期更新目录(双击页码或“更新目录”功能)
- 检查页码准确性,避免遗漏或重复
特殊格式
- 页眉页脚:仅正文页插入页码,封面不显示
- 附录标注:在目录中单独列出附录章节
四、示例目录结构
```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目标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空白
3. 研究方法
3.1 设计与实施
3.2 数据收集
3.3 数据分析
4. 实证结果
4.1 描述性分析
4.2 案例对比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发现
5.2 研究意义
5.3 未来展望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
通过以上规范,可确保目录清晰、准确,便于读者快速定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