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着灯笼”的歇后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常见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元宵节习俗中,外甥提灯笼需向舅舅问好,因灯光先照舅,故得此歇后语。
朝太阳举灯笼——充亮
形容行为徒劳无功,灯笼朝太阳方向无法带来光明。
打着灯笼拾粪——找死(屎)
比喻自找麻烦或做无用功。
二、灯笼功能相关的歇后语
旗杆上的灯笼——高明
比喻技艺或见解出众。
纸糊的灯笼被雨浇——架子不倒
形容虚张声势,实际不堪一击。
打灯笼上门台——越来越高明
形容能力或地位不断提升。
三、动作与场景结合的歇后语
提着灯笼打柴——明砍
形容做事果断明确。
打灯笼走亲戚——明里来明里去
形容行为光明磊落。
打灯笼串亲戚——明来明去;明来的;来明的
强调表里如一。
四、特殊意象歇后语
打灯笼搬石头——照搬(照办)
利用谐音“搬”与“搬石头”的矛盾,形成幽默效果。
瞎子打灯笼——看不到前程
形容盲目行动,缺乏远见。
鼻屎糊灯笼——不结实
警示虚张声势的外表内在空虚。
注:歇后语多源于生活场景的谐音或反差,如“外甥打灯笼”源于传统习俗,“鼻屎糊灯笼”则通过夸张手法形成讽刺。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表达。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