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指导记录的撰写,需遵循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记录基本信息
学生信息:
姓名、学号、专业及年级;
指导教师信息:
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时间与地点:
每次指导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
二、记录核心内容
指导过程 - 选题与开题:
指导教师对论文题目的确定、文献综述的撰写、研究框架的搭建提出建议;
- 进度审查:定期审核研究进度、初稿质量,包括内容逻辑、数据支撑、格式规范等;
- 修改建议:针对初稿问题提出具体修改方向,如语言表达、图表设计、文献引用等。
问题与讨论 - 记录学生提出的研究难点、思路困惑,以及教师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思考建议;
-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化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三、记录格式要求
结构规范
- 每次记录应包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指导内容、学生反馈及教师评价等要素;
- 可采用表格形式,将指导内容按“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后续计划”分类记录。
语言规范
- 语言简洁明了,避免模糊表述,确保记录可追溯性;
- 重要术语需注明定义,便于后续查阅。
四、注意事项
全程覆盖: 指导记录应不少于6次,与论文进度同步; 根据研究进展灵活调整指导计划,避免时间矛盾; 每次指导后需总结学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五、补充说明 格式模板动态调整:
结果反馈:
存档要求:电子版记录需定期备份,纸质版归档于学生档案。
通过规范记录,既能体现指导过程,又能为论文质量控制和答辩准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