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关于汉字特点的歇后语主要包含谐音歇后语和象形歇后语两类,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内容:
一、谐音歇后语(教材重点)
照旧(舅):
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妈妈却说“照旧(舅)”,利用“旧”与“舅”的谐音。
无(吴)用:
形容东西没用处,如“这个工具真无(吴)用”。
净是输(书):
比赛或游戏中总是失败,如“这次考试他净是输(书)”。
开动(冻)了:
机器或身体突然启动,如“冰箱突然开动(冻)了”。
有言(盐)在先:
比喻先说明条件或前提,如“做事前有言(盐)在先”。
名(鸣)声在外:
名声传得很远,如“他从小就名(鸣)声在外”。
二、象形歇后语(补充经典例句)
画时圆,写时方:
太阳画出来是圆形,写在纸上变成方形,如“钟表的指针画时圆,写时方”。
门内添‘活’字:
曹操门上题“活”字,杨修猜为“阔”,利用字形组合。
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形容说话或做事偏离主题,如“会议内容太偏题,简直马背上钉掌”。
三、其他趣味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发无天:和尚没头发,打伞后更显“无发无天”。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比喻自身难保,如“经济危机时,企业如泥菩萨过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能转化为好事,如“考试失利后才发现是备考不足”。
四、谐音歇后语补充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舅(无救)。
狗吃豆腐脑——闲(衔)不着。
以上歇后语通过谐音或象形特点,生动展现了汉字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适合用于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学或日常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