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骂王朗的台词出自"王朗招降诸葛亮"一节。以下是相关原文及解析:
原文摘录
孔明在车上回应王朗的挑衅时,怒骂道:
>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
>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昔日桓、灵之世,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 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
> 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量腐草之萤光,怎及天空之皓月!"
> 王朗听后大怒,摔马死于马下。
核心解析
背景铺垫 王朗以"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为由劝降孔明,诸葛亮则认为其言论"逆天理、背人情"。2. 核心骂语
- "逆天者亡": 诸葛亮以此句直指王朗的野心与汉室正统的冲突,成为骂人的至高境界。 - "量腐草之萤光,怎及天空之皓月"
诸葛亮通过回顾汉朝衰落史(如桓灵之乱、董卓之祸)与当前乱世,强调顺应天时地利的重要性,进一步揭露王朗的荒谬。
文化影响
此骂段成为《三国演义》中经典的义正言辞范例,被后世誉为"骂人艺术巅峰"。其核心思想"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历史与人事的重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