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端午节来历和意义

59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来历和意义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起源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因直言进谏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后,他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龙舟打捞遗体、投食粽子(原为楝树叶包饭)以驱鱼虾,逐渐演变为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

江浙地区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他被楚王杀害后,于五月初五被投入江中。百姓为报父兄之仇,仿效伍子胥的复仇行为,形成鞭尸江、投尸江的习俗,后与纪念屈原的习俗融合。

其他说法

包括纪念曹娥(投江救父)、纪念伍子胥父兄(掘墓鞭尸),以及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但均无文献记载或考古证据支持,属于民间传说或民俗附会。

二、多重意义

爱国主义象征

屈原的爱国精神通过节日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端午节成为“诗人节”,象征忠诚与担当。

驱邪防疫功能

古代认为五月为“恶月恶日”,瘟疫易流行。端午通过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驱邪防疫,类似现代公共卫生意识。

文化融合载体

端午习俗融合了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与中原文化,形成南北共庆的多元文化景观。

民族精神体现

伍子胥的忠义、屈原的爱国,与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价值观高度契合,节日成为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

三、历史演变

早期形态:

先秦时期已有龙图腾祭祀,至汉代形成赛龙舟、吃粽子等固定习俗。

文化升华:唐代时端午与“七夕”“中秋”并称“四大节日”。

现代意义: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非遗,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

端午节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兼具纪念、防疫、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