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素质审核及评定等级的填写,需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评价等级体系
分项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包含六项指标(如学习态度、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用A、B、C、D表示。
总等级
根据一学年六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分为:
- A级: 五项优秀+1项合格以上 - B级
- C级:五项合格以上
- D级:两项以上不合格
二、评价方法
自评 学生根据自身表现对照评价标准撰写评语,描述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成长。
互评与小组评定
班级同学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互评,小组内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
班级评
班主任结合自评、互评结果,综合考量学生日常表现、学业成绩及集体活动参与度,确定最终等级。
三、注意事项
客观公正
评价需基于事实,避免因片面信息或主观偏见影响结果,评价小组成员分歧需通过集体研究解决。
等级选择原则
- 优先选择最高等级,若存在受批评记录可降级
- 总等级以一学年为准,连续两年A级可升级为A+,连续两年B级可升级为A-等
等级与升学关联
- A级学生可优先推荐进入示范性高中
- C级及以上学生可正常升学,D级学生需重点关注帮扶
四、示例
某学生一学年的评价情况:
学习态度:优秀(作业整洁、课堂积极发言)
社会实践:良好(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艺术素养:合格(校文娱表演获奖)
综合素质:优秀(品行端正、团队协作突出)
总等级评定: A级(五项优秀+1项合格) 评语
以上内容综合了教育部门指导文件及学校评价实践,具体操作时可结合学校特色调整评价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