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顾茅庐
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为兴复汉室,听闻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带着关羽、张飞三次拜访隆中卧龙岗。
经过:
前两次诸葛亮外出未遇,第三次刘备冒雪等待,直至诸葛亮醒来才晤面。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答应出山辅佐。
意义: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成为求贤若渴的经典范例。
二、草船借箭
背景: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命其赶制10万支箭,限3天完成。
经过:
诸葛亮请鲁肃借船,大雾漫天时率军行进,曹军射箭时借机夺箭,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意义:
展现其智谋与胆识,被誉为“神机妙算”。
三、空城计
背景:
诸葛亮派马谡驻守西城失败,司马懿率兵直逼,城中无兵。
经过:
诸葛亮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退兵。赵云随后解围,最终大胜。
意义:
以弱胜强,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四、七擒孟获
背景:
诸葛亮南征时与孟获交战,需平定南方部落。
经过:
通过七次擒纵,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南方部落全部投降。
意义:
巩固蜀汉后方,展现其卓越的民族治理能力。
五、火烧博望坡
背景:
曹操率军进攻新野,刘备军据守博望坡。
经过:
诸葛亮利用地形,令关羽、张飞埋伏,夜间放火焚烧曹军粮草,曹军大败。
意义: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被称为“初出茅庐第一功”。
六、舌战群儒
背景:
曹操南下,刘备求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前往江东。
经过:
面对江东群儒质疑,诸葛亮以渊博知识逐一反驳,促成孙刘联盟。
意义:
为赤壁之战胜利奠定关键基础。
以上故事均出自《三国演义》,部分细节与史实存在艺术加工,但核心情节和人物形象仍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