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五项管理规定是教育部为规范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健康管理五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作业管理
作业总量与设计 -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 - 严格作业设计,避免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注重分层作业和个性化设计。
作业批改与反馈
- 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全批全改,通过面批面改掌握学情,不得布置代批或检查任务。
家校沟通
- 家长需关注孩子作业完成情况,若因特殊原因未完成,可终止作业并保证充足睡眠。
二、睡眠管理
作息时间
- 上课时间不早于8:00,熄灯时间不晚于22:00,确保每天睡眠不少于9小时。 -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每日书面作业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
环境与习惯
- 学校控制室内光线、温度和湿度,开展睡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三、手机管理
入校规定
- 原则上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确有需求需经家长书面申请并统一保管。 - 教师不得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设立校内公共电话解决通讯需求。
家庭教育引导
- 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四、读物管理
教材与读物选择
- 严格选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控制课外读物总量,推荐经典读物和有益身心健康的作品。
阅读习惯培养
- 学校设立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家长配合监督孩子阅读,避免沉迷电子读物。
五、体质健康管理
体育课程与活动
- 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作业,包括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健康监测与教育
- 定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养运动习惯。
六、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社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访、社区活动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培训
以上措施旨在通过规范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