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砥砺前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包含“忍辱负重”和“砥砺前行”两个部分,整体表达在承担重任过程中不畏艰难、持续前行的精神。具体含义如下:
一、成语解析
忍辱负重 - 忍辱:
指为了完成艰巨任务,主动承受屈辱、冤枉或不公待遇,保持隐忍和宽容的态度。 - 负重:表示承担重大责任或艰难任务,需以担当精神直面挑战。 - 出处:源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砥砺前行 - 砥砺:
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经历磨炼、锻炼,常用于形容在困难中不断磨砺意志。 - 前行:指坚定向前、持续进步的态度。 - 出处:明代王阳明《传习录》中首次提出,强调通过实践锻炼实现自我提升。
二、整体含义
该成语整体表达在承担重大责任时,既要忍受外界压力与不公,又要通过不断磨炼提升自我,最终实现目标的精神境界。常用于形容革命者、工作者或个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奋勇向前的品质。
三、使用示例
革命年代:许多共产党员在蒙受屈辱时仍坚持斗争,体现了“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革命精神。- 职场场景:科研工作者面对技术瓶颈时,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正是“负重前行”的写照。该成语既包含个人品德的修养,也蕴含实践中的奋斗精神,是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