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和“见微知著”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分别具有独特的含义和出处:
一、竭泽而渔
基本含义 排干池水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或形容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出处
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后经秦·吕不韦《淮南子·本经训》等典籍进一步阐释。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杀鸡取卵、不留余地
- 反义词:从长计议、可持续发展
二、见微知著
基本含义
从微小的苗头或迹象中,就能预见到事物发展的趋势或问题的本质,强调敏锐的洞察力。
出处
-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未雨绸缪、洞若观火
- 反义词:视而不见、盲人摸象
三、两者的区别
核心差异: “竭泽而渔”侧重于行为方式(短视的掠夺式开发),“见微知著”侧重于思维能力(敏锐的预见性)。- 应用场景
“竭泽而渔”常用于批评资源枯竭的短视行为,如过度捕捞、过度开发等;“见微知著”则多用于褒扬能够提前预判趋势的智慧,如经济危机预警、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布局。
综上,这两个成语分别从行为与思维两个维度揭示了不同层面的智慧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