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关于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

59

歇后语是汉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巧妙搭配,形成一种诙谐幽默、寓意深刻的效果。其中,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来构成的歇后语更是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大脚穿小鞋—— 钱(前)紧

戴着乌纱弹棉花—— 有弓(功)之臣

戴着帽子鞠躬—— 岂不此理(礼)

毒蛇的舌头—— 独(霉)分乙(芯)裁

31. 刀马理不会刀枪—— 笨蛋(旦)

32. 灯草拐杖—— 做不得主(柱)

33. 笛子配铜锣—— 响(想)不到一块

34. 灯盏无油—— 火烧芯(心)

35. 地道里卖门神—— 看出来的好活(画)儿

36. 地...

37.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8. 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39.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40.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41.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42.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43. 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44. 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45. 四两棉花——免谈(弹)

46. 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47.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8.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49.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50. 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