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而就”和“一蹴而就”是两个常用的成语,意思相近,均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地成功,但存在细微差别:
一、核心含义
一蹴而就 - 字面: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很容易完成
- 用法:多用于否定句,强调事情不能轻易成功,需脚踏实地
- 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
一蹶而就 - 字面:
原指马蹄一跃就成功,后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完成
- 用法:非成语(可能是“一蹶不振”和“一蹴而就”的混淆),但常被误用为成语
二、主要区别
词语规范 - “一蹴而就”是规范成语,出自古籍;
- “一蹶而就”并非成语,可能是对“一蹶不振”的误写。
语义侧重
- “一蹴而就”更强调“一步到位”的迅速完成;
- “一蹶而就”可能被理解为“一次尝试即成功”,但不如“一蹴而就”强调“轻而易举”。
三、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一蹴而就”: 该成语被广泛认可且使用规范,更符合语言习惯; 避免使用“一蹶而就”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一挥而就、马到成功、迎刃而解;
反义词:一蹴而就(否定句)→ 一蹴而得(中性)→ 一蹶不振(失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